全面构建示范引领、全域提升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
唐山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“创A”
在路南区,“初心小院”方便居民生活,“初心家园”成为城市创新空间;在乐亭县,党员汇聚起“大钊故乡党旗红”……今年以来,唐山市各县(市、区)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基层党建品牌,以党建引领,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迁西县高家庄村坚持党建引领,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,2021年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。这是近日拍摄的该村图景。 唐山市委组织部供图
“打造特色党建品牌矩阵,是我市基层党组织‘创A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近日,唐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、市委两新工委书记侯秋林说,全市通过项目化攻关、品牌化打造,培育标杆、抓点带面,这些实践特色鲜明、带动作用凸显、党员群众公认的党建示范集群已然形成,在全市基层党组织“创A”活动中呈现出千帆竞渡、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。
据了解,今年是唐山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深化拓展年。自2022年启动“牢记嘱托当先锋、英雄城市党旗红”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以来,唐山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省委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,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,统筹推进夯基定向、凝心铸魂、服务提质、品牌培树、优势转化、优化提升“六大党建工程”,全面构建示范引领、全域提升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,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。
开平区郑庄子镇坚持党建引领,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增收。这是近日果农在整理采摘下来的蟠桃。
为进一步做实基层、做活治理,全域推进、整体提升,今年,唐山市以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,按照更高标准、更严要求、更强示范的目标,对全市基层党组织全面推行A、B、C分档定级管理,推动农村、城市社区、机关、事业单位、企业、行业协会、学会、商会、新经济组织、新社会组织、新就业群体等11类基层党组织全面“创A”,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、全面过硬。据介绍,今年内全市拟创建A档党组织3000个,其中农村1454个、社区237个、两新572个、其他领域737个,推动基层党组织全域提质创优。在近期组织的第一批A档党组织考核验收中,已验收挂牌A档基层党组织900余个。
结合实际,分领域细化标准。唐山市制定了“1+N”“创A”标准:“1”是政治标准,“N”是根据各领域特点确定的具体标准。其中农村党组织围绕乡村振兴实现产业振兴好、人才振兴好、文化振兴好、生态振兴好、组织振兴好“5个好”;社区党组织围绕基层治理实现党建引领好、网格管理好、治理机制好、为民服务好“4个好”;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围绕高质量发展实现政治引领好、创新发展好、社会形象好“3个好”;其他领域党组织根据各自职能和行业特点,由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制定“创A”目标和标准。
以全面“创A”为路径,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域提升,唐山市本着“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,做强了就是竞争力,做细了就是凝聚力”的理念,对标“创A”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。深化党支部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,做实理论学习、调查研究、检视整改、推动发展等工作,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;优化提升基层党组织“带头人”队伍,完善政治荣誉、经济奖励、政策倾斜等激励机制,市县两级每年举办专题培训班,全覆盖轮训乡(镇、街道)、村(社区)、两新组织等单位基层党组织书记,结合全市“两优一先”表彰展示“创A”先进典型风貌,激发干事创业动力;创新党员发挥作用载体,组织开展“牢记嘱托先锋有我”“万名干部下基层、万名干部联企业”等活动,引导党员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当先锋、作表率。
以协同共创、全域共建拓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局面,唐山市全领域开展系列“手拉手”活动。对农村党组织,根据重点任务、短板弱项、发展需求等,组织优质企业、机关事业单位、领导干部结对共建;对社区党组织,根据社区类型、治理难点、服务需求等,组织共建单位、驻区单位、社会组织、领导干部结对共建。目前,全市已组织6272个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、优质企业、社会组织,与全市6093个村、社区全覆盖“手拉手”结对共建,共谋推进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,带动社会资本投资1.2亿元,谋划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7000余个。同时,落实领导干部“手拉手”包联机制,1165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点包联基层党组织5390个,帮助解决问题6000余个。
抓创新、激活力。唐山市全面实施基层党建“书记项目”,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走上前台抓党建、深入基层解难题,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书记聚焦基层党组织“创A”,围绕产业培育、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等内容,认领实施党建创新项目6340余个,有效破解了一批难点热点问题,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
围绕群众所盼、发展所需,唐山市不断深化全面“创A”内涵,依托“党建+”模式,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、治理效能。在农村领域,聚焦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,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,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,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大局,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;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首位。在城市社区领域,聚焦“党建+社会治理创新”,扎实推进“人头对人头”网格体系建设,深化“红色物业”创建,全市域开展完整社区试点、“物业+养老”试点和“物业+托育”试点工作,解决“一老一幼”服务等事关民生、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。在“两新”领域,强化党建引领、精准服务,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,大力实施“标准地出让”“投资承诺制”等措施,创新“助企发展”党建联盟、“党建+服务平台”、“1+5”党建共建工程等模式,开展金融领域“大帮扶、大包联、大服务”行动,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目前,全市专精特新企业515家,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58家,国家财政支持专精特新重点“小巨人”企业23家,位居全省第一,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全省第一,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%。